2022年2月1日

2022年2月1日 星期二 阴雨天

今天大年初一,为了避免发红包,我躺着床上睡了一整天。回想昨天年夜饭,只有一个人吃点剩饭剩菜,其他人都没有叫我吃饭,他们自己一桌了。

我知道他们不是故意的,然而这种忽视是切实的,回想往年,也没有任何一次年夜饭像这样一个人吃的。尽管年味已经没多少了,还是觉得很不爽。

人生百态,最终还是要靠自己,只有自强才能抵御这风吹雨打。

从活了这些年的经验来看,岁月静好的生活是没多少年的,大多都是苦心经营、枯燥积累的过程。然而,人就这样过一辈子了吗?就不能有点自己的追求了吗?

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呢? 健身、瑜伽、阅读、旅游……

凡事多思考

凡事多思考

2022年1月31日 星期一 雨天

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。 —— 司马迁

普天之下,庸人居多,看到的往往是别人的过错和缺点,却常常看不到自己的问题。因此,能够觉悟的人,看到真相和智慧的人少之又少。

看到有位亲戚用一块石头在桌子上砸核桃,旁边放着一个大塑料包,里面好几斤的薄皮核桃。我看到那种场景,感觉很诧异,问,为什么不用核桃夹呢?亲戚说,吃不了几次,回家过年也就几天,用石头砸也行的……

普通人实在无法理解这种逻辑。愿意花大几十块的钱买核桃,却不愿意花两块钱买一个简易的核桃夹。哪怕少要几个核桃就能换来一把趁手的工具,避免核桃壳碎片到处乱飞,桌子损坏,吃不到好的核桃肉。所谓“磨刀不误砍柴工,君子善假于物也”。

人的一生,短短几十年。因为过年才回几天家,所以不愿意花钱花心思去建设家庭,最终收获的只是一个临时的破碎的家(或者廉价客栈);因为用一块粗糙的石头也可以凑合,所以不愿意花钱花时间去打磨属于自己的学历、工作技能,所以一辈子过去,啥也不懂啥也不会啥也没有。

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,见贤思齐!与其羡慕别人过得好,有好东西,不如即刻行动,让自己成为别人羡慕嫉妒的人。


有位亲戚讨厌狗,觉得狗是下贱的、肮脏的。当小孩被跳蚤、虱子咬了之后,马上把所有责任归咎于狗和养狗的人(是本人了)。因为有给狗做体内体外驱虫,常常用滴露消毒水涂抹狗毛来杀毒消菌除异味,也经常把狗带入房间玩耍。所以有狗虱的话,那么我是首当其冲的;我会被跳蚤虱子咬到浑身是包,瘙痒难耐,同时也会想方设法解决问题,让自己能睡一个好觉。

实际情况是,跳蚤和虱子的来源在于老屋子旁边的养鸡棚。因为到处都是鸡屎的鸡窝,是滋生大量跳蚤和虱子的最好环境。冬天尤其厉害,前段时间我只是每天去一趟阿公阿婆的厨房,脚上就被咬了几十个包,瘙痒难耐;后来,我用了避蚊胺,每次出发前往自己的鞋袜上、裤子上喷几下,之后就再也没有被咬过了。

当我想把“避蚊胺”这个效果最好又无毒的产品介绍给亲戚的时候,她还是那句话,反正住不了几天,反正痒几天、痛几天就离家了,除了抱怨,就是不愿意解决问题。又懒又怕麻烦,别人还能怎样呢?

还有,那些离不开家的人呢?那些养鸡的人呢?你一年之中只需忍受几天不便,有没有想过那些一年365天都得忍受的人呢?

问题就摆在眼前,大家也都知道原因。遗憾的是,之前没有一个人提出好的方案,愿意去改善环境。我看到了,就觉得有责任,向他们分析过“瘙痒”的原因,环境的问题,以及对应的方法。例如超市就有避蚊胺产品(雷达驱蚊液)可以避免被蚊虫跳蚤咬;例如不要把鸡屎放在卧室旁边,改善养鸡的环境。

从来如此不一定是对的。相反,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,社会已经抛弃了绝大多数落后的传统,接受更现代更美好的生活习惯。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的,“聪明的”人只是多点思考,多点尝试。 上网一搜“怎样养鸡”,就有很多视频教程,甚至很多大城市里养鸡的方法、经验,只是落后固执的人宁可忍受脏乱差的环境,被跳蚤虱子啃咬(有很大的传染病风险),也不愿意改变、改善。所谓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”。

我提出了善意、科学的分析和建议,我就问心无愧了。最终决定在各人,后果自负,不要怨天尤人,一切都是自己的原因。

只要开始就是好的

2022年1月26日 星期三 晴天

今天是值得纪念的一天。不仅仅因为阳光明媚、微风和煦,也不仅仅因为年关将近,村里气氛热闹了些,还因为黑白颠倒、作息紊乱多日的我,终于“正常地”睡了一个好觉,早晨自然地醒来了,不似往日般“晨重暮轻”,大白天的也只能瘫痪很久很久,错过了那么多的美妙清晨。

起床后热了开水,冲了一杯越南咖啡,倒入半瓶金典纯牛奶,还加了半罐红牛功能饮料。哈,熟悉的配方,以前在健身房时,自制的“氮泵”。为了冲击最大力量训练,体验最嗨的感觉。

今日是为了调节生物钟,迎接美好的今天。

美好的一日自然要从阿斯汤加瑜伽开始。说来惭愧,已经两个多星期没有习练整套的阿斯汤加瑜伽了,平时的“零散”称不上“训练”二字,只是为了缓解久坐不动的腰酸背痛、肌肉僵硬罢了,和“自律”“精进”实在没有任何关系。

总之,迈出第一步是最重要的,好的开始已经成功了一半。

依然是跟着初级视频练习,因为较低的难度和固定的套路更加容易按时按量完成训练。即使是高级的瑜伽导师,也需要套路练习的。因为每个人都需要“对照”、“校准”、以及“连接”,避免陷入“执迷”。

90多分钟的瑜伽套路,感觉最容易疲劳和分心的是站姿体式。因为5遍拜日A和5遍拜日B,以及站立平衡的体式,会让初学者以及很久没有练习阿斯汤加的人感觉困难。于是时间变得“漫长”,自己也会陷入“自我怀疑”,自己能否坚持练完?阿斯汤加是不是合适自己?跑步、引体向上是不是更好?

然而很快就进入坐姿体式,扭转的动作,让咱的“千年老腰”得到舒缓,哪怕频繁的“上犬下犬”和“穿越”,都可以用简单的方法保持套路的流畅和体式的轻松,信心就安定了下来了。练了这么多年瑜伽,阿斯汤加也数不过来了,大数据的经验告诉俺,“半途而废”是少之又少的,焦虑和担忧根本就是无谓的,“成功”是必然的。

收尾的某些体式,基于感觉的需求,我延长了不少时间,省略掉几个“上犬下犬和穿越”。最终满足了身体,也没有超时。主观认为,这也是修行的一个阶段。坚持核心不变的,也灵活与时俱进的,“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”,知道自己为了什么,在做什么。

瑜伽之后,洗个热水澡,感觉浑身舒畅。放出俩狗子,也让它们自由一下,看着它们兴奋地摇摆着尾巴,对人非常地亲近,也没有走丢或者闯祸。万物有灵,也许我们应该更信任其他生命。

用长长的水管给花花草草浇水,当我看到南方的冬天,“雷公根”(也叫地茎菜,是我们这边野生的,常用来煲鸡汤的菜)长满一地,葱葱翠翠的,挂在叶片上的水滴在阳光下,尤为亮眼,叶子也更绿了。内心忽地敞亮了些,好像心灵花园里也种上了一株极有生命力的草,增添了一抹难得的绿。

最后,我又思考了下,这个家究竟有什么不同,让我的状态得到一个立竿见影的好转。其实很简单,就是父母也回家了。老妈通过微信朋友圈,了解到我的“健康饮食”(喝牛奶就像喝水一样,曾经一口气喝完2L的大盅牛奶,自嘲“奶霸”),于是每次都给我买两箱牛奶……

好吧,其实咱家也挺好的,就算我变成了“废宅”,家人也尽力地包容我。生活的点点滴滴,让我确信——自己是有家的,有爱的,不是“一无所有、一无是处”的。所有的消极、负性,都是因为体内系统的失衡(激素失调),大脑放大了痛苦的感官,对幸福快乐却视而不见,以为世界一片灰暗,毫无希望。

这种感觉是不正确的。回想重感冒发烧的经历,当时都觉得自己(难受)要死了,什么都不好吃,什么都不好玩,只想能够睡着,忘记痛苦。身体痊愈之后,该吃吃该玩玩,早忘记了生病的无助和绝望,觉得世界如此精彩,美好生活会永远继续。

既然感觉可能是错误的,那就必须依赖理性和逻辑,多去感受美好,享受幸福,不要觉得自己不值不配。累了就应该休息一下,病了就得好好修养,成功了就肯定自己的努力而庆祝而高兴,失败了不否定自己而是做自己最好的朋友,鼓励自己,继续尝试、改善、积累、创造…… 照顾好自己才能对得住家人,才能肩负起责任,让身边的人安心、快乐。

今年1月20日通过微博知道朱湉默最终敌不过抑郁症离去了。

[img

当时被撼动了。因为朱湉默是健身博主,曾经得过3个比基尼健美冠军2个亚锦赛亚军——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。之前一直认为,热爱运动的人,经常训练的人是不可能被抑郁症击倒的;也曾经有人研究过,在抑郁症越来越多的现代,体育大学的学生几乎没有自杀的案例。这位健身博主的离世让我再次感到抑郁症的可怕,也想知道朱湉默的前因后果。

搜索了一些朱湉默的基本信息,知道她离世年纪才35岁,与我年龄相仿,风华正茂。听了她在喜马拉雅的一档采访音频《从健身比基尼全国冠军到抑郁症患者,朱湉默:治愈自己的路上,我也想治愈别人》,如此年轻美好的声音,如此专业丰富的经历,最后还是没能扛过病魔的摧残,令人难以置信。

之前的鹿道森

image

前些天的刘学州

1696926563910

均引起社会讨论。让人思考“家庭”、“霸凌”、“网暴”,我们究竟要为后代子孙创建一个怎样的世界?我们自己又如何才能活得健康快乐?

或许太多人“自顾不暇”,但智慧的古语说,“莫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”。

希望每个瑜伽人,活出生命的美丽,也活出生命的意义;每个生命都是有连接的,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。

Namaste!

2022年1月23日

2022年1月23日 星期天 阴天

今天阿琼回家了,还是带着那个唐氏综合症的小孩。未见其人,先闻其声,像个哑巴哇哇乱叫(今年他都八九岁了,还是不会说话,和哑巴也差不多了)。

搞米

2022年1月14日 星期五 阴天

“搞米”

阿婆昨天就告诉我,没有米了。意思是让我扛一袋谷子去碾米店。那时候我很快地答应下来,然而东搞西搞,又花了很多时间遛狗,就忘记了。

所以,昨晚临睡前,设置好了日历闹钟,今天中午,务必把事情办好。用伯父的话来说,我比狗还闲。这事我不做谁做呢?

每次看到阿公佝偻孱弱的背影,身体是每况日下,内心真不是滋味。人,为什么要老去呢?为什么不能永远幸福快乐呢?三十几岁的人还发出这种幼稚感慨,只能说还不够现实。

然而,太现实的人也确实乏味,有且只有利益的算计,失去精神的享受,那和机器人没啥区别。同时,精神也是以物质为基础的,“有钱有闲”不应该冲突,无论身处何种境遇,不断地完善自己,提升心智,扩展更多的可能,这才是生而为人应该有的使命。

健身

到楼顶扛一大袋谷子的时候,发现身体不如从前了。第一次的时候竟然差点伤到了左手腕;第二次借助凳子,左膝盖还是“脆响”了一声;多年健身、瑜伽经验的我,马上意识到,力量素质太差了。以前状态好的时候,两大袋谷子都不是问题,毕竟深蹲 180 kg 左右 , 卧推 100 kg 左右,硬拉180 kg 左右。甚为想念健身房的日子,直到现在仍然觉得健身、瑜伽是我的刚需。是我能够保证正常生活的保险单。所以,新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恢复正常的健身训练,找到安身立命的工作。

一年的健身卡两千元左右,租房和日常饮食开销是大头。刚开始想要安稳是不可能的,只有先搞定工作,其他的就容易了。然而潜意识也觉得,只要健好身,其他的也就水到渠成了。只能说,这都是相辅相成的。

婚姻

谈婚姻不如谈家庭,感觉婚姻只是两个人的事情,而家庭才是涉及方方面面。如今的心境,比之前更现实了吧。就想找一位农村出身的,有点灵气的,身体健康愿意跟我在一起的就可以了。还是很喜欢孩子的,希望有个家。知道自己现在条件不好,所以不奢望什么。首先是降低自己的要求,提升自己的能力,然后就一切随缘了。感情是没办法勉强的,可人是能够提升自己的。当我沉浸在健康快乐之中,美好自然被吸引过来。这也是之前的经验。做人,还是得有点野性,赚钱只是一个门道,花时间去学习、实践,终会精通的。人,还是要无条件相信自己,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

努力是没用的,要讲科学

早上起来,浑浑噩噩,耳鸣严重,浑身乏力。那是因为作息又混乱了的缘故,并且再次提醒自己,睡觉的时候不要播放任何视频、音频。到了这个年纪,专注、专一很重要。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,bird by bird。

开门开窗来通风,发现外面的阳光真好,景色也真好,不冷不热的天气是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了。内心有个声音,绝不要浪费。于是,我穿起拖鞋就到外面去看花,给花浇水。用不了几分钟,感觉整个身体都唤醒过来了,隐隐地还有一股喜悦。

半途遇到阿婆,她正给我送一把蒜。我问她给菜浇水的事,她说已经挑水解决了。我说,要不还是给你买一条长水管吧。毕竟,阿婆她如今已经是93岁高龄了,还要挑水种菜,着实辛苦。

阿婆立即阻止,说你买的那些面,刚刚也给阿公煮了一碗,味道还挺好。你赚不到什么钱,就不要乱买东西了。我什么都不缺。

嗯,还是老一套。不过,我也只是尽一点心意,平时买点菜和生活用品而已,实在做不到更多。正好,她说要晒玉米,我就顺手搬了一下。对年轻人来说,不费什么力,而对老人来说,已经是很重的活了。阿婆说,门都关上了,那些鸡也进不来,为什么玉米棒还是被吃得光溜溜的?肯定是那些鸟儿。

我附和着说,应该是了。昨天我还看到一只灰鸽子在伯父的楼顶水池边,估计就是鸽子吃饱了玉米去喝水的。

有好的阳光,好的环境,好的人,感觉这个世界很美好。什么情场失意、商场失败,好像也没那么打紧了。作为人类,最重要的难道不是活好现在吗?什么内卷,什么大基建,什么帝王霸业,哪里比得上一个温馨的小家,以及和谐的大自然呢?

现代人太习惯用眼前的利益数字来判断对错,却忽略了身体和心灵的需求和直觉。身体舒不舒服,你是感觉得到的;好和坏,环境会给出答案。我的阿公阿婆能够活到九十几岁,除了运气外,最大的原因是前半辈子没有遭受什么工业污染,一辈子在农村的土地上刨食。归纳要点就是「没有环境污染」「食品安全」「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」(锻炼劳作的地方)。

我辈和父辈,结果都很不明朗。因为大环境动荡不安,小老百姓惶恐绝望。除了电视上演的跪求朝廷命官青天大老爷之外,是否能够团结起来争取一些健康幸福的权利?是否能够改变些环境,让大家都和谐些欢乐些?

大环境改变不了,那就改善自己,改善小环境。听智慧的话,没人的地方不要留,人多的地方不要去。人往高处走,宽处行,静处居。树挪死,人挪活……

与其强调努力,不如注重科学。

2023-11-21 11:30

2021年12月30日

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晴

因为丢了一只可爱的小土狗,所以买回来两只,寓意是“双倍旺回来”!现在一只两三个月大的小土狗,母的要两百多块钱,公的也要一百五以上,这只是乡下的市场价,最令人懊恼和惋惜的还是日复一日的饲养和陪伴,无形中都把小狗当成大家庭的一份子了。丢了一只狗,就不再是丢了一只狗,丢了两百块钱,感情是很难用金钱衡量的。

丢失一只宠物,都让人多日牵挂思念,总想着狗子有一天能够自己跑回来,或者咱们在哪里找到了它。实际上,冬至开始,狗肉价格上涨,家养的狗十有八九是被无良的狗贩子给拐走了。刚开始,阿公阿婆都不接受这个推测,只说是害怕祠堂放的鞭炮躲起来了,等鞭炮停息,它自己就会从某个柴堆钻出来了。我是挺羡慕阿公阿婆乐观的心态的,只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。悲观的人能够更客观地预测现实,乐观的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。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,天下可太平。

为了防止新买的宠物狗走丢,我把它们关在屋内,打算训练好了再用牵引绳带出去。然后发现,训狗真是挺难的,养狗真是需要很大耐心的。才几天时间,狗子从开始的小心谨慎到后来的肆意破坏,乱拉乱尿。每天做好几回铲屎官,看到好几双鞋子被咬坏,也是有点郁闷。原来,网上的训狗视频说,小狗一定要笼养是正确的。没有笼子的限制,定点如厕等训练几乎无从下手。

养两只狗尚且如此,养两个娃的难度可见一斑。我还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耐心,我要做最好的自己,从手头的小事做起,做到当下的最好,止于至善,一辈子不后悔。

文章搬家

终于把之前公众号的主要文章搬过来了。

最麻烦的就是格式排版,尤其是图片的存储和引用。

之前太相信腾讯QQ,不料世界变化太快,QQ变成了微信,腾讯部落红不过三天(当初还以为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瑜伽BBS呢,结果隐私没没搞好,虎头蛇尾,最后倒闭,让人失望),

接着微信群(真的比不过QQ群,大势裹挟)

最后是公众号,实话说,本来还真是一款好产品,只是后来也变了味。

因为贪图一时的方便和免费,导致我们失去了很多美好的回忆,那些用心表达的文字和图片,其实很珍贵的。

哪怕是群聊内容,我也想记录下来。回想起一位大学同学, 他几乎做到了,把所有的聊天记录存在硬盘里。后来他几乎崩溃了,因为珍贵的资料因为硬盘损坏,丢失了[Sob]

还是数据备份没学好啊!

我现在存着十几年前的日记,图片保存得最好的是谷歌相册,然后是QQ相册。

这些年来,因为平台产品倒闭损失的数据很多,人的记忆是如此有限,很多东西丢了就忘记了,以致后来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,生命好像卡壳了,总觉得有些些遗憾。

从自我保护角度来说,遗忘痛苦是好的,如此才能走出阴影,积极乐观,开启新生活。我也是提倡多记录美好,持之以恒,就能良性发展,拥有一个好的人生。

正如林清玄听取了妈妈的教导,多写美好的东西,我们才能够领略他的文字之美!

一直很佩服那些有条理,持之以恒的人,身边有些同学,从读书时代用QQ空间到现在,或者一个wordpress博客写了十几年,我觉得他们都是成功的,幸福的,令人佩服的。

反观自己,缺乏条理和耐心,很多东西,零落四处,需要的时候却拿不出来[Speechless] 这是很失败的。

然而,性格是可以塑造的,就如瑜伽改善了我的身心一样。

不会忘记和瑜伽小伙伴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。虽然公众号被我注销了,但网站会继续存活下去。

以后只要有网络,无论手机平板还是电脑,都可以随时访问,甚至写上两句[Hey]

云空间已经续费四年,数据可以随时下载备份转移。现在也在整理过去的数据资料,冥冥中觉得,只要梳理好前半生,那么脚下的路就会清晰起来了。

不管如何,以后要更加稳重,多记录分享美好、实用的东西。

此致 敬礼[Hey]

2021年12月25日

2021年12月24日

2021年12月24日  星期五  晴

今晚平安夜,明天是圣诞节,广州应该是浓浓的过节气氛了吧。我在乡下的家里,这里没有人过圣诞节,也不会说 Merry Christmas.

感恩节的时候没来得及跟瑜伽小伙伴们“忆往昔,峥嵘岁月”感恩一下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,所以今天借着西方的节日表达一下东方的平安祝福。

2013年就认识梦梦等小伙伴,乍一看,貌似没什么,可过几天到了2022年再回首,会惊叹,“咦,再过一年就相识十年了!”

是啊!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?又有多少个十年的爱好呢?就此意义,说瑜伽是一种缘,名副其实。

曾经,我以为日子能够一直美好下去,也以为自己能够越来越强大,甚至自负到写下“2020要战便战”发到朋友圈,结果大家都看到了:全世界都遭受疫情的肆虐,成千上万的人或直接或间接因为新冠病毒而失去了生命。在大自然面前,人类始终是渺小的,更何况一个人,一粒沙、一滴水罢了。

不想怨天尤人,只是反思自省,是否应该保持敬畏、谦逊之心,是否应该未雨绸缪、团结互助。哪怕宇宙中的一粒沙、大海里的一滴水,存在就是意义,否则哪来的“聚沙成塔、水滴石穿”呢?

生命是脆弱的,生命也极其顽强,生命的一个特征是“柔软”,无论多坚硬的外壳,都是为了保护生机的柔软。这个世界没有坏人,只有坏掉了的人,也就是病人、不健康的人。

非常遗憾的一件事,我也再次成了“坏人”,时隔12年,我的抑郁症再次爆发。原因是动荡不安的环境,让我找不到家的归属和方向,工作的(经济)不稳定让我忧愁,噪音让我难以入睡,忽然中断的健身训练,户外瑜伽和徒步…

是的,归根到底还是钱不够,有钱才可以吃好的食物,上好的课程,住好的房子。在一线城市,想过上有质量的健康生活,确实是不容易的。也曾后悔没有抓住上岸的机会,暴风雨来临,只剩狼狈。

人生如浪,高低起伏,终归平静。谷底一定是暂时的,只要熬过去,就能迎来另一个人生的高潮。既然大城市里找不到好睡眠的地方,就回到自己的家,坦然接受现实,同时为家里出点力,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。失去的已经失去,人生无法重来,但付出一定会有回报。在为家人尽孝,在荒芜的土地种上花的同时,我感受到了家的归属和意义:家,就是要自己动手建造的,付出了心力的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家,有宽容和接纳你的家人的地方,就是家。

回想自己前半生的成长历程,就是寄人篱下、漂泊在外的日子(小学在单位的院子、初中开始住校…),因为几乎没有过过正常家庭的生活,很难感受到家的归属和方向。而因为这次疫情以及复发的抑郁症,不幸中的万幸,弥补了内心一直以来的缺口,哪怕外面的世界风雨飘摇,自己还是一个有父母、有家的人,这个世界再拥挤,我还有一小块地方可以种菜种花。只要能够感受到世界的一点美好,那么人生就还有希望。

大城市自然是好的,否则不会聚集那么多人;大城市的生活也是好的,否则无法认识到那么多可爱的瑜伽小伙伴;在大城市,也是要克制欲望的,如若迷失,就是残酷的水泥森林,沦为猎物。见到的美需要记录下来,感到的疼痛也不能忘记,如此方能成为成熟有爱的人吧。

抑郁症是一种心灵感冒,让人情绪低落,充斥负能量,活力微弱,睡眠障碍,生物钟紊乱,精力难以自控。一般人难以理解,社会新闻也有很多的污名化和妖魔化。其实就如上文所言,这类人就是“感冒”了而已。想想自己感冒发烧的时候,难受不难受,鼻涕、咳嗽能否控制?施工队不分白天黑夜搞得你一个星期没得睡,情绪能好起来么?有些感冒症状轻,一个星期就能够自己好起来,而一些重感冒(比如每年的新型流感)确实会导致死亡。这都是天命(概率)。

天命难违,而人可以自强。无论是瑜伽还是健身,只要坚持锻炼,就能更健康、更强大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这些年来,我不断摸索康复治愈的方法,算是取得了一点小成绩;而这次疫情和复发,我也将之视为人生的又一个考验。人生的考验不同于高考,没有标准答案,也不是一考定终身,没有人能够预料将来。

不能确定的变化,我也不强求,只要去追求能够确定的幸福就可以了。比如,吃好、睡好、练好。工作一是为了赚生活费,二是为了社会定位,不管如何,工作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。如果工作让生活更加糟糕了,甚至失去健康和希望,那样的工作不要也罢。有人的地方就有工作,珍惜身边的好人,就能够珍惜好工作。命里有时终须有,命里无时莫强求。

无论如何,保持内心的柔软,磨砺更强大的盔甲,愿大家能够披荆斩棘也能风花雪月。平安夜安康,圣诞节快乐!

Shawn (阿爽)

适者生存

适者生存

我种的月季 果汁阳台

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!(想必这句话大家都听腻了)

达尔文的演化论成了现代社会丛林法则,成王败寇也自古有之。宣扬这种论调的,有希望控制他人去适应人造环境的,有幸存者合理化自慰的,有随波逐流说教的。

我想说,适应环境有什么值得说道的,不过是偶然而已。能够改善环境的才不愧为智慧生命。

越活越觉得自己平庸渺小,心气也逐渐降下来(也有人称之为接地气),但理想还是要有的,改变不了大环境,也可以从小环境开始做起,例如自己住的地方——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?

再退一步,没有屋子,甚至没有人身自由,根据弗兰克写的书《活出生命的意义》,我们还是有选择的自由!

自由其实一直都在我们手中,只是因为岁月和挫折,不知不觉自我放弃了。

需要觉察,需要警醒!我们所见所闻暂时的感受都不一定是事实,我们可以选择更真实更具体的。

在乡下的日子,整体来讲是舒服的,因为不愁吃喝,空气清新,花红叶绿,每时每刻都有鸟儿在唱歌!

这种生活可以暂时缓解我的焦虑,让我更多地感受生命的真实和自由。

同时,越靠近底层,就越多的粗鲁和野蛮。这种粗鲁和野蛮更多表现在说话方式和待人接物方面。

在文明的语境中待久了,就会觉得粗言秽语非常刺耳,包括家人亲戚,会反感为什么他们要那样说话,换一种更直接更具体的话语表达情绪不是更好吗?

或者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表达问题,只是长年累月在这个环境中受到“感染”——别人都那么说,自己也没有错!

还有一个是“界限”!乡下的生活方式相对还是传统和落后的,尤其家庭和邻里关系,界限真是模糊。对你的工资存款,为什么还不结婚,发型,穿着等等怀着强烈的好奇心,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借题发挥,这样才算在心理上赢了你,心理得到平衡。

模糊的还有物理上的界限。众所周知,农村的土地纷争是最多最大的主题。一年又一年重复上演着雷同的故事,为何不用更加精确减少纷争的方法解决问题呢?如越削越薄导致田塍都消失的事情,如种下的树和竹子,一年年地扩张侵占了道路和别人土地的事情。只要打个地基,砌一堵墙,确权了,就不再有争议了。

农村人别扭的地方是,既不能吃亏又要看起来大方,却留下无数纷争和后患。

时代不同了,社会在进步,上了年纪的人缺乏安全感,所以更要牢牢掌握那点控制权,轻易不会放手!

但现实是残酷的,就像部分HR筛选掉35周岁以上的打工人,也要想到自己的“35周岁”。

老人死死抓住资源不放,年轻人找不到生存的位置,他们就会躺平,不结婚,不生子,不养老。自己都养不起呢?有今生无来世,得过且过罢了。

我们的父母辈普遍二十来岁结婚生子,我们这代人三十大几买不了房结不了婚的大有人在。催婚有何用?应该想想钱去哪里了?谁是得利者?如何改善社会制度,资源分配更公正合理。

还有,今早看了丁香医生一条推送,说现在的癌症越来越多。我一看周边,爷爷奶奶九十岁了,身体还算健康;父母却大腹便便,各种毛病;即使我努力健身,也只算普普通通(高质量的生活真的很贵!)。我在担忧,哪怕自己有长寿基因,父母与我这两代人想健康地活到九十几岁,也是困难重重啊!

我们依然健康存在着的,只是侥幸!想想自身的健康状态,想想理想家园,再想想子孙后代。

我们选择适应环境还是改善环境?

( 又是一篇口水文 ,反正没人看,就这样随随便便吧 )